您的位置:首页 >校园文化>详细内容

校园文化

“AI”童行:当代码遇见未来画像

来源: 作者: 代吉秀 发布时间:2025-04-01 浏览次数: 【字体:

‌“我想当医生!”六年级的小婷踮着脚尖,在AI生成器的对话框里郑重输入职业关键词。一分钟后,屏幕里的她穿着绿色的手术服和白大褂,脖子上挂着一个听诊器,出现在医院手术室里。这张由AI实时生成的“幻想医生照”,让教室里的空气突然安静,又在三秒后爆发出震耳欲聋的掌声。

c8ebd57958d043dda2d3aaae2d143509.png

近日,浙江广厦建设职业技术大学信息学院师生走进东阳市六石街道中心小学,为六年级四班的同学带来一场打破常规的职业启蒙课。通过数字技术与职业启蒙的创新结合,让小学生在趣味实践中感受科技魅力,点燃对未来的想象力。四十双小手同时触摸着未来:编程区的孩子修改着烟花特效代码参数,随着分号键的落下,电子屏上炸开粉紫色的烟花;AI绘画区的小姑娘攥着画有"魔法师"的涂鸦卡,眼巴巴等着工作人员将她的星星法杖变成动态光效。当第一个AI生成的"程序员职业照"出现在PPT上时,穿条纹衫的虚拟形象让真实世界的本尊惊喜得捂住了嘴。

feb8e134c3f8407390e77c6876110d62.png

当多数人讨论AI替代人类职业时,信息学院师生们将生成式工具变为"职业望远镜":孩子们在编程区亲手敲出烟花代码,理解科技如何从指令变为奇迹;在AI绘图工坊,他们既是提出需求的"甲方",也是评判生成效果的"质检员"。活动现场如同微型科技社会,穿背带裤的"未来建筑师"正指导同伴调整楼体光影参数,俨然一副项目总监模样。

"代码不是魔法,但能让魔法发生。"本次活动负责人曹慧柯指着正在修改扫雷游戏代码的孩子说到。此刻,一个扎羊角辫的女孩成功把地雷图标换成卡通蘑菇,引发全场争相效仿。这种即时的创作反馈,让原本抽象的编程概念化作可触碰的快乐。

此次活动不仅是一场妙趣横生的科技体验盛宴,更是一次极具前瞻性的教育创新的有益探索,对小学生的成长及教育发展有着不可忽视的深远意义。通过“AI + 职业启蒙” 这一创新模式,小学生得以在数字创作的广阔天地中尽情驰骋。他们不再受传统职业认知框架的束缚,打破了对职业理解的刻板印象,开启了全新的认知视角。在这一过程中,跨学科想象力的种子悄然种下,随着活动的推进不断生根发芽。与此同时,科技应用意识的火苗也被成功点燃,让孩子们深切认识到科技并非遥不可及,而是能够实实在在地融入到对未来职业的畅想与实践之中。这种创新模式所带来的影响,将如同星星之火,在未来的教育领域形成燎原之势,为培育适应新时代需求的创新型人才奠定坚实基础。

bf81c426e4634e19b31dc091dc5f97da.jpg

蒋天凌

01b656502c684401a18660d93624c62e.jpg

骆韦婷


终审:信息学院管理员
【打印正文】